互聯網教育陷規模不經濟怪圈 營銷費用高企侵蝕毛利
互聯網教育行業近期迎來新一輪融資熱。不少在線教育公司依靠巨額營銷費用擴大規模,陷入“規模不經濟”怪圈。“燒錢”模式能否維持引發關注。
虧損公司居多
互聯網教育公司具備互聯網公司的特點,前期主要靠融資“燒錢”來發展。
多位業內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,互聯網教育行業前景可觀。根據發布的《中國互聯網教育市場趨勢預測2018-2020》報告,2017年中國互聯網教育市場規模達到2502億元,同比增長56.3%。預計2020年中國互聯網教育市場交易規模將達到4293億元。
從目前情況看,多數互聯網教育企業面臨著收多盈少的局面。一位在線教育公司董事長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,部分一對一在線教育公司擴張很快,但陷入“規模不經濟”怪圈。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,以一對一在線教育為例,不少企業都仍在跑馬圈地,投資方也沒有把盈利放在首位。
機構公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財報,凈收入為人民幣4.064億元,同比增長161.1%。毛利為人民幣3.357億元,增長146.4%;凈虧損為人民幣2.452億元。
有所不同。招股書顯示,2016財年(6月1日至次年5月31日)和2017財年凈利潤分別為5955萬元和9221萬元,2018財年前9個月凈利潤為8077萬元。
營銷費用高企
毛利率整體不低,但多數企業虧損。“巨額的銷售費用是主要因素。在線教育企業為了提升市占率,需要持續支出高額的營銷費用。達到一定規模,繼續獲得融資,進行下一輪擴張。每個細分領域最終能存活的玩家不多。”
根據公司招股書,滬江的銷售及分銷開支不斷攀升,該費用甚至超過營收。2015年-2017年,銷售及分銷開支分別為2.45億元、3.92億元及5.89億元。其中,廣告及推廣開支分別為1.80億元、2.67億元、3.75億元。